每一個時代,都有時代法,提升方法不一樣,在釋迦牟尼時代,修行的人穿的破破爛爛,當代追求生命超越的人,都不一定如此。
以往說,「六度」萬行,捨盡煩惱;是成佛之道。所說「六度」佈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,是菩薩道。現代是人人都可以開悟的年代,將「六度」時代譯說,重新定義,就是幸福快樂的7種方法。
擁有美好的德性、品質、思想,可以讓生命重改造;「六度」以往是修持慈悲大道美好品質的人,所具美好的品質,生命的價值與意義,今日也相通。就像宇宙法則一樣,付出愛,也會得得到愛,丟出石頭,石頭終究也有打回來的一天。「六度」的新解
第一,佈施
就是給予所擁有的事務。
在這個世界,我們只有使用權,沒有擁有權。但在生活中,有很多錯誤見解。我們投身在不安全感、不安定感的環境,導致只想「捉取」;捉取金錢,捉取家人注意力愛,捉取孩子,另一半沒辦法捉取,就捉孩子,孩子沒有辦法捉,就捉病,罹患癌症、憂鬱症…,才有辦法得到別人的注意。….
很多人投身在這個環境,已經不知什麼是對的?如何選擇?不知如何掙脫泥淖。
只有擁有美好的品德、思想,才能讓生命重新改造,首要的方法,就是「佈施」。
佈施是,不要一直不斷「佔有」旁邊的 事務、認為那是「我的」事務,反而可以將所擁有的,分享出來;分享「心」就會擴大,會感受到喜悅,愛。
法國修女以馬內利,出版一本「貧窮的富裕」,內容說出她獻身貧民窟,選擇到非洲貧民窟,發現窮人心態反而很富裕,所有人家的事物都是分享的,吃飯的時候,所擁有的東西拿出來,那怕只是5元,都拿出來分享,不覺得貧窮。
年邁時回到法國,反而發現到,有錢人很貧窮, 無法敞開心,無法與他人分享。
人擁有時不一定快樂,有錢有有錢的煩惱,沒有錢時,有沒有錢的煩惱,沒有辦法用智慧和愛,處理日常生活中累積的事務。是很可惜的事!
後來以馬內利又發心,回到貧民區,照顧窮人,直到現在,已經90幾歲了。
她的書讓我們反省,到底真富裕是什麼?
當心靈沒有富足,擁有那一些又何有意義?只是成為事務奴隸,不是心的主人,又有何用?
在可以範圍,敞開心分享,分你的喜悅事務…愛.,是一件很有力量的事情。
第二,持戒
當代持戒的意思,就是善待他人。
21世紀的「持戒」是,聽從自己靈魂深處的聲音,聽從內在的聲音,作出最正確的行為,不是任何人告訴你,你該作什麼;內在都有智慧的,合理對待他人,可以合理的對待別人,包括可以愛你「敵人」。
愈能善待自己、家人、周遭的人,宇宙會回應好的「果」回來,回應美好的事務,才能輾轉善循環。
可是現在環境,很少人提到這些美好的事務,每一個人都壓力功名利祿,光是追求名利,就花用200%能量,沒有多讓認識自己,沒有更多的力量,讓心往內。是有趣的矛盾。
要學習善待所有人。
第三,忍辱
忍辱,就是放下嗔怒。
一般人當合自己的意,則開心,不合自己的意,則憂悲、苦惱、憤怒。
當愈了解自己內在的愛,愈容易放下憤怒放下嗔恨,不會用那樣角度看待別人。
「小靈魂與太陽」的故事中的提示,也許在生命中,那個最傷害你的人,是讓你學習寬恕、見證愛,合理對待他的?
每一個人來到地球都在學習。都有該學習的課題。
課題來時,千萬不要逃避。逃避不會得到快樂的,逃避不是正心。
現代人什麼都換!以為「換」老公、先生、家庭、公司、工作,什麼都換;換了就會好嗎?不要以為換了就會好,沒學到該學到的善待他人,放下嗔怒,改變情緒,該學的生命功課還是要學。
還是要有智慧啊,要有正確的知見。
第四,精進
精進意謂,增長所有美好事務的喜悅。每一天用功於,增長對美好事物的喜悅。
美的事務,會讓人提升能量。注意力應該看在良善的事物,美的事務上。
現在都看到負向的,現在打開電視,太多負向的,注意力放在黑黑暗暗的地方,讓人家失去信心,如何能增加喜悅?大家就愈來愈沮喪,沒有能量。
每一個人追求並將喜悅散播出去,讓愛的人也培養這樣的喜悅,不是很棒嗎?
第五,禪定
禪定是深沈的寧靜。讓「心」專注一個地方、全神貫注,專注在對的方向,遠離錯誤見解、負向的事務。心統一起來,才有辦法,用所有能量,看見想要行進的方向。
每一天時間讓心安穩、平靜、統一,才能正確思維、正念、正定。
第五,智慧
智慧,是可以判斷什麼是真理的能力。
第六,慈悲
是一種融合對眾生萬物的愛的高度智識、理解。
智慧和慈悲都在每一個人內在,應該讓顯露出來,有機會流動出來,在一般日常生活中,都沒辦法流動,很可惜。
如果每天如此,潛意識就會有很強大的力量,會吸引好的結果。
例如,佈施,帶來財富。持戒,讓世界美好。忍辱,帶來美好、平靜。精進,帶來成就。禪定,帶來深沈寧靜。自由,來自智慧。慈悲,成就所有願望。
具有「六度」7種美好品質的人,將引發內在所有的神奇力量,內在原本就具足的力量。
如果每一天都這樣努力,生命肯定愈來愈好,經驗到更多美好的事務,經驗自己活在幸福快樂的世界。